最近几个月来,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相继在上海、广州等地打出了长期招聘信贷员、市场经理等人才的广告,外资银行人才本土化的进程正全面提速。而在其他行业,外企人才本土化和国企人才国际化的进程早已悄无声息地展开。专家表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大幅提升。

    外企人才本土化进入高峰期

    花旗银行在发布的招聘销售专员启事中,明确表示应聘者要能“通过现有的个人关系网络开发新的银行客户”。一位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外资银行非常青睐在国有银行已有一定客户基础的销售人才,我国兑现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承诺后,这些人不仅可以把老东家的客户顺利变成新东家的潜在客户,还可以帮助外资银行尽快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营销规律。

    今年9月24日,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咨询管理公司DDI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其中国大陆第一家分公司。该公司总裁鲍勃·罗根斯(BobRogers)告诉记者,该公司十年前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是受一些跨国公司的委托来到他们的中国分公司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如今“更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了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性”,这块市场潜力巨大。如今在中国的外企正处在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高潮时期。一组数字可以支持这个观点,诺基亚在中国已拥有员工3500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0%以上;东芝公司设在中国的23个法人机构中,共拥有员工近万名;而1998年以来,联合利华中国区工作的外籍员工人数已减少了80%,目前90%的高级管理职务已由中国人担任。

    传统企业人才国际化提速

    在外企挖掘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人才的同时,我国传统企业和机构的就职人员正在加速国际化。尽管日前曾传出海归派月薪低至2500元的新闻,但是传统企业对优秀国际化人才的渴求并未停止。

     9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准备在今后两三年内,从各级党政群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其他单位中选出1万个岗位,提供给优秀的“海归派”,其中许多岗位的薪资水平与海外同等岗位相差无几。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人才热线举办的“国际人才网上招聘会”也火爆启动,开幕仅5天就吸引了近100万海外求职者登陆应聘。其提供的500多个职位全都在中高级或同等待遇以上,高级职位占53%,职位薪酬在2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的占了招聘企业的31%以上。

    国际化本土化相辅相成

    与我国形成对比的是,世界职场却一片惨淡,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推行正常的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却在全球宣布裁员计划。

    著名经济学家王百德认为,从综合角度来看,人才本土化和国际化并不单一存在,两者相辅相成。全球500强中国员工不裁反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人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活跃情况。外企拥有众多国际化运营经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相对缺乏“中国通”式的人才;国内的企业和机构,面对众多外来竞争对手和国际市场,相对缺乏国际化的战略眼光。任何企业和机构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取长补短,把本土化的市场经验和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结合起来。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内外人才打拼中国职场的过程中,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美国人事决策国际公司PDI、瑞士美世人力资源咨询等公司纷纷开设中国分公司或办事处,在最近一些媒体评选的“知名度最高十家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机构”中,土生土长的深圳麦肯特、深圳拓普理德、北京华点通等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也顺利入围。

    社会学家陈东表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会给中国传统的人事制度带来深刻变化。如今,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的旧体制已经受到巨大挑战,大量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出现,将促使中国的人才管理迈上更加有序、高效的台阶。